2025年6月至7月,应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邀请,金砖国家贸易促进和教育科技协会(中方)秘书处陈运河秘书长对南非三所重点职业院校进行了深度考察访问。此次访问首次系统披露了南非职业教育体系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与中国方案的历史机遇:从新能源技术合作到汉语师资输送,从智慧农业培养课程到无人机专业建设,一条“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出海路径逐渐清晰。
一、政校联动:技能合作升格为国家级战略
考察活动获得南非政府高层高度重视。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DHET)部长办公室主任及国际处处长Xolani Khumalo(库马洛)、副总司长Zonggu(尊古)协调,副司长Sabelo Buthelezi全程陪同,Kgomotso Hiine女士协同参与。此次考察系落实2024年南非DHET代表团访华成果的关键行动,标志着中南职业教育合作从框架协议走向实质落地。
“在约翰内斯堡和比勒陀利亚的实训车间里,我们看到了非洲工业化的未来图景。”陈秘书长在面对南非媒体南非广播公司(SABC)采访时强调,“通过共建‘语言+技能’培养体系,中南职教合作将直接服务于南非工业化升级战略。”
二、院校需求画像:七大技术领域成合作焦点
陈运河秘书长此次访问,详细了解了三所院校的合作诉求,凸显南非对新兴技术人才的强烈渴求:
(一)Tshwane South TVET学院:新能源技术困局待解
现有太阳能实验室仅配备基础教学板,无法满足标准课程实践
2026年规划新增智能制造专业,亟需中方课程体系输入
提出“双导师制”教师培养方案:50%南非教师赴华进修
(二)South West Gauteng TVET学院:智慧农业与中文教学双轨并进
新建42公顷农业学院与38公顷软件工程学院,但缺乏配套课程和教学设备,急需从中国引进
明确要求引进中文教师,提供3年工作签证及教师公寓:“掌握中文者薪资高出本地50-80%”
提出智慧农业全链条培养需求:从土壤检测、种子培育、科技灌溉、田间管理到无人机植保等
(三)Ekurhuleni West学院:无人机专业破冰在即
计划联合开发南非首个“无人机建造与运维”专业
陈运河秘书长创新提出“校办工厂”模式:理论学习→实践运营→盈利反哺
人工智能教学管理技术存在应用空白
技术需求总览表
优先级 | 技术领域 | 覆盖院校数 | 预计培养人数 | 核心诉求 |
1 | 无人机技术 | 5 | 380 | 课程开发/适航认证/应用场景落地 |
2 | 智慧农业 | 6 | 420 | 全产业链技术移植 |
3 | 新能源汽车 | 7 | 470 | 动力电池/充电桩技术 |
4 | 3D打印 | 7 | 390 | 增材制造课程体系 |
5 | 太阳能储能 | 8 | 440 | 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 |
6 | 数控机床 | 8 | 480 | 设备更新/操作标准 |
7 | 人工智能 | 5 | 280 | 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 |
8 | 软件工程 | 5 | 340 | 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应用场景落地 |
9 | 物联网 | 6 | 310 | 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应用场景落地 |
10 | 中文教学 | 15 | 600 | 专职教师派遣/场景化教材 |
三、发展瓶颈:四大短板制约南非职教现代化
此次访问,陈运河秘书长以育人的政治高度、专业的视角深度剖析了南非职教体系目前存在的结构性困境:
(一)基础设施“代际落差”显著
Tshwane South学院太阳能设备停留在教学板阶段
三所院校普遍缺乏AI、物联网、3D打印等新一代实训设备
Ekurhuleni West学院CNC机床操作标准落后中国十年
(二)师资能力遭遇产业脱节
仅12%教师具备企业实操经验(DHET抽样数据)
教材更新周期超5年,无法匹配技术迭代速度
教师认证体系缺失专业标准
(三)课程设置脱离产业需求
理论课时占比超70%,企业参与课程设计机制空白
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率不足15%
偏远地区网络覆盖制约远程教育发展
(四)政策机制亟待突破
院校缺乏专业设置自主权,审批流程超18个月。经陈运河秘书长建议,同中方合作的项目,审批流程可缩短至3-6个月;
校企合作停留于实习推荐层面,后期经金砖创新推荐,可向中资企业输送;
毕业生就业跟踪系统尚未建立。
四、中国方案: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针对南非职校痛点,陈运河秘书长向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教师能力建设工程
启动“三个月进修计划”:此前南非计划与德国合作,陈运河秘书长此次访问后,南非决定每年选派200名职校教师赴华接受培训学习
引入中方高级工程师和职校教师驻校授课
(二)课程标准联合开发
成立中南职教课程委员会,优先开发六大标准:
1. 无人机运维操作规范
2.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指南
3. 软件开发技能评估体系
4.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应用指南
5. 数控机床维修操作规范
6. 中文+职业技能评估体系
(三)创新创业平台突破
试点“校办无人机工厂”:承接高空清洗、电力巡检等商业订单
设立创业孵化基金,支持3-5人技术团队创业
(四)政企校三维联动
推动签署《中南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
建立中资企业人才直通机制:华为、中兴、比亚迪、中广核、中国中车、中国联通等企业已承诺优先录用合作项目南非毕业生
五、历史性突破:无人机专业领航技术合作
在Ekurhuleni West学院的考察中,双方就共建南非首个无人机专业达成历史性共识:
该项目将开创“教学-生产-服务(就业/创业)”一体化新模式,学生通过承接商业订单实现技术变现,预计首期可创造200个技术岗位。
结语:打造中非职教合作样板
陈运河秘书长南非行的深层价值,在于将中国职教方案转化为非洲工业化的基础设施。当约翰内斯堡的实训室里响起中文指令,当南非青年操作着3D打印机制造汽车零件,一种更可持续的南南合作模式已然成型——这既是金砖创新“服务大国外交”的政治自觉,更是陈运河秘书长“职教出海 产教同行”的商业智慧。
随着陈运河秘书长与南非中资企业商会达成人才录用协议,中南职业教育合作进入收获期,也为中资企业实现属地化人才培养形成了闭环。正如陈秘书长所言:“这不仅是技术转移,更是在为非洲工业化培育造血细胞。”在南非的实训车间里,金砖国家“技能相通、民心相通”的新篇章正徐徐展开。
展望2026,当WorldSkills非洲赛日益临近,中非职教合作将在金砖创新搭建的舞台上,迎来系统性检验。那些从南非实训基地走出的无人机操作手、新能源技师、智慧农艺师,终将成为“非洲制造”最有力的代言人。
金砖创新已将“职教出海”“教随产出”“产教同行”三大理念切实落地。南非豪登省议员、约翰内斯堡前警察局长孙耀亨先生亲自牵线,协调对接南非中资企业协会负责人;与此同时,也切实推进了为在当地投资的中资企业培养属地化人才的各项工作。为“服务大国外交战略”践行一小步。
扫码添加
您的专属顾问